想象你手中拿着一块薄薄的皮影,随着你的手势,它仿佛拥有了生命,在灯光的照耀下,演绎着一个个古老而生动的故事。这就是皮影制游戏,一种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传统艺术形式,它正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,让我们在玩乐中感受非遗的魅力。
皮影戏,又称灯影戏、皮猴戏,是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,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。它是一种集雕刻、剪纸、绘画、造型、口头文学、音乐唱腔、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。皮影艺人通过操控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,借助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,创造出动态的图像,演绎着古往今来的精彩故事。
想要打造一个活灵活现的皮影人物,需要经过制皮、画稿、雕刻、染色、熨烫等多道工序。虽然这个过程听起来有些繁琐,但正是这些细致的工艺,让皮影戏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。
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的“赓续千年文脉 共叙时代华章”系列活动之非遗传承·一出好戏”动手体验活动中,游客们就有机会亲自动手体验皮影角色的制作流程。他们从简版材料开始,一步步完成皮影的制作,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。
在活动中,许多人选择了制作孙悟空这个角色。孙悟空,这位神通广大的猴哥,从小就深受大家的喜爱。今天,他将以皮影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,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。
首先,需要准备一块皮影材料,通常是牛皮或羊皮。根据孙悟空的形象,在皮上画出轮廓。接下来,用小刀将轮廓剪下,这就是皮影的初步形状。接着,对皮影进行雕刻,使其更加精致。雕刻完成后,用颜料对皮影进行染色,使其更加生动。将皮影熨烫平整,一个孙悟空的皮影就完成了。
皮影戏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,也是一种亲子游戏。在神木市仕嘉名苑幼儿园大二班的自主游戏活动中,孩子们通过欣赏、探索、操作、体验皮影戏,感知皮影戏的艺术美。
孩子们模仿皮影动作,近距离接触、试玩皮影,对皮影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。他们还亲手制作皮影角色,设计皮影戏台,选择皮影剧目,进行现场表演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不仅锻炼了精细动作、手眼协调能力,还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皮影戏也在不断创新。例如,将皮影戏与游戏相结合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种传统艺术。在《幸福的陪伴时光》美术游戏中,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皮影,体验亲子共同游戏的乐趣。
皮影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,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。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皮影,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光影世界,感受非遗的魅力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