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想过,那些藏在山水间的小村庄,其实藏着大大的秘密呢?今天,就让我带你走进大有村,一个从“空壳村”蜕变为“亿元村”的传奇故事。
走进大有村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面鲜艳的党旗,它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村庄的蜕变之路。郑培坤,这位塔山村的党支部书记,用他的智慧和勇气,为村民们点亮了希望之光。
“党建是定盘星”,郑培坤这样说道。他带领村民们创新思路,按照地域相邻、产业相近、优势互补、合作共赢的原则,成立了塔山联合党委。这个党委就像一个纽带,将支部建在乡村产业链上,让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。
“人才兴则乡村兴”,这句话在大有村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郑培坤深知,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懂技术、善经营、爱农村的能人队伍。
“我是一名返乡创业12年的专业猪倌”,郑培坤自豪地说。他带领着14名能人参与村级发展,吸纳了2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,52名能人带头发展产业,打造了一支稳定的能人队伍。
在大有村,不仅有像郑培坤这样的返乡创业能人,还有那些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农民。他们通过培训,从传统农民变成了产业骨干,为村庄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“一个人富不算富,带动全体村民一起富才是真的富。”郑培坤的话,道出了大有村发展的真谛。
为了实现共同富裕,大有村推行了“四联双增”模式,即联合党委、龙头企业、基地、农户,共同推动产业发展。这种模式打破了单打独斗的局限,让资源更聚合、产业更兴旺、群众更富裕。
在大有村,村民们不再只是各自为战,而是抱团发展,共同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。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,成为了大有村发展的强大动力。
“出路在产业”,这是郑培坤对乡村振兴的深刻理解。在大有村,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“出路”。
从传统的农业种植,到如今的特色养殖、乡村旅游,大有村的产业布局越来越丰富。村民们通过发展产业,不仅增加了收入,还提升了生活质量。
在大有村,你可以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,那是村民们辛勤劳作的结果;你可以看到一群群欢快的牛羊,那是村民们养殖的成果;你还可以看到一座座美丽的农家乐,那是村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成果。
站在大有村的高处,俯瞰整个村庄,你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所震撼。这里不仅有青山绿水,还有村民们幸福的笑脸。
“大有未来,共筑美好家园”,这是大有村的发展目标,也是村民们共同的梦想。在党的领导下,在能人的带领下,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,大有村一定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走进大有村,你不仅能看到乡村振兴的成果,更能感受到那份浓厚的乡愁和温暖。这个村庄,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,闪耀着希望的光芒。